山东:让乡亲收获更多幸福

日期:08-16 来源:未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沂蒙老区通了高铁,眼界宽了,世界小了,乡亲们笑了;搬出“水窝子”,共奔好日子,黄河滩区群众梦圆了;家乡变富、变靓了,大学生回来了,村里年轻人多起来了……在山东采访,这是记者印象最深的几个图景。而这些图景中,无不洋溢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些笑脸漾着满足,淌着幸福。
 
  高铁通了 眼界宽了
 
  临沂市蒙阴县北晏子村村民牛庆花,是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的成员,这几年带领乡亲们发展农村电商销售农产品,每当外地客商来考察时,她都为交通不便担心,并因此失去了许多合作机会。
 
 
  “前两年,有一个湖南的客户想来临沂考察货源,但了解到我们这里不通高铁,需要前往济南倒车时,对方打了退堂鼓。”牛庆花说,因为交通原因,很多外地客户都不愿来,最后好多业务都泡了汤。
 
  2019年11月26日,横贯沂蒙老区腹地的日兰高速铁路日照至临沂至曲阜段提前一年开通运营,结束了沂蒙老区不通高铁的历史。这一高铁是山东省四横六纵、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最复杂、沿线人口最多的铁路项目。
 
  高铁开通后,牛庆花不断地给全国各地的客商打电话、发信息:“老区通高铁了,现在方便了,你们来看看吧!”不少老客户听说临沂通了高铁,纷纷来公司实地考察。客户的增多带动了农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她带领大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老区人民把高铁盼到家了,我们的山货坐着高铁能走得更远、卖得更多。”说这话时,开心的牛庆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今年6月份,“产自临沂”高铁临沂北站展销中心揭牌运营。这是一个以车站为桥头、以路网为纽带、聚合临沂优质农产品、对接长三角地区销售链的服务平台,重点推介苍山大蒜、郯城银杏、平邑金银花等12种优质特色农鲜和品牌企业98种食品,牛庆花的蒙阴蜜桃也位列其中。不少南来北往的旅客也因此品尝到了山沟沟里的“金蛋蛋”蒙阴蜜桃,纷纷下单购买。
 
  临沂是闻名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临沂商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每天有大量客商到临沂考察市场,又有大批临沂人到外地考察货源,为方便换乘高铁,原来临沂长途客运站加开了到枣庄高铁站的客运班车,流水发车,趟趟满员。”临沂商城管委会电商局局长陈贞如说,现在高铁开到家门口,再也不用舍近求远了。
 
  临沂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又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深厚的革命传统文化。“有了高铁,旅游辐射区从300~500公里扩大到800~1000公里,市场半径扩大了一倍多。”临沂市文旅局市场推广科科长陈宏伟说,高铁开通后,临沂与济南、青岛形成1.5小时交通圈,与北京、上海实现3~4小时通达,“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沂蒙风光受到省内外游客青睐,蒙山风景区、孟良崮纪念馆、王羲之故居、观唐温泉……每天都有旅行团和散客抵达,省内的旅游交流也愈加频繁。
 
  搬出“水窝子” 群众圆了梦
 
  “一辈子的钱都用在垫房台、盖房子上,俺们搬上村台,以后再也不过这种苦日子了。”7月25日,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大邢庄村台(融合社区)上,今年69岁的李中学对新“家园”感慨万千。
 
  李中学是旧城镇北王庄村村民,也是菏泽市14.7万黄河滩区群众中的一员。“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以前很多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回忆起滩区的艰难生活,李中学一肚子的苦水:1996年以前,每5年中就有3年有洪水,房子是建了塌、塌了建,来来回回搬家。1982年盖的房子,从搬入到被洪水冲毁,满打满算103天。
 
  搬出“水窝子”,安居乐业,是多年来滩区群众的梦想。为从根本上消除洪水对滩区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实现滩区群众世世代代的安居梦,中央和省市立足黄河滩区实际,作出了修筑村台的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年底,旧城镇村台社区建设提上日程。
 
  “大邢庄村台涉及旧城镇新大邢庄、巩庄、北葛楼、北王庄4个自然村,建设安置房222栋741套。”鄄城县旧城镇党委书记王健介绍,截至目前,主体建设包括室内外装修已基本完成,管网、道路、消防等配套基础设施完成80%。
 
  记者在大邢庄村台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的正在砌着幼儿园的围墙,有的正在硬化路面……而红白相间的二层小洋楼已拔地而起,安置村民就业的服装加工车间也已完工。
 
  自从村台开始修建以来,李中学隔三岔五就到建设现场来看看。“建房子用的钢筋、水泥都是最好的,还加上了保温层,哪见过这么好的房子?”他指着眼前的新居乐得合不拢嘴,“俺掏了四万五千块钱,就分了个108平方米的房子,9月份就要搬过来了。”
 
  临走时,李中学还不忘向记者发出邀请:“俺们搬家时,你们到时过来给俺来温温锅!”
 
  就在今年元旦前,同处黄河滩区的鄄城县董口镇鱼骨村村民则已经搬进了黄河社区。“住进新社区,精气神都足了。”43岁的社区居民冯再国高兴地说,现在出门就是学校,200米左右就有集市和医院,社区里还有致富车间,村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务工挣钱。
 
  搬出黄河滩,拥抱新生活。泰安市东平县耿山口村是山东黄河滩区外迁安置村中第一个搬进新社区的村庄。新社区里,几十栋住宅楼干净整洁,红色的墙面格外喜庆,车库、喷泉、商业街、老年公寓和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作为淄博首个黄河滩区迁建村,高青县常家镇开河村的村民们前不久告别了滩区老房子,向着新生活再出发。村民张霞说,现在新社区离县城就10分钟的车程,孩子上学很方便,自己也能到家门口的企业上班,未来的日子美得很。
 
  家乡变了 大学生回来了
 
  走进“中国淘宝村”孙庄村的一家布业店,各式各样的布料摆满了偌大的店面,店主人胡春青正和身着汉服的女孩讨论着汉服的面料、图案和款式。
 
  而在不远处的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内,绣花机正“嗒嗒”作响,一会儿工夫,古色古香的花纹就在布料上呈现出来。胡春青的妻子孟晓霞身穿蓝色汉服,拿起布料仔细查看。
 
  在地处鲁西南的曹县大集镇孙庄村,胡春青夫妇小有名气。土生土长的大集人胡春青是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的博士,妻子孟晓霞是一名本科生,两人都是名副其实的高学历。在一次跟随丈夫回乡探亲时,孟晓霞看到了大集镇蓬勃发展的演出服产业和电商给乡亲们带来的变化,仿佛看到了新的生活。于是,2014年她正式注册了淘宝并开了属于自己的网店。
 
  实际上,在孟晓霞来到曹县时,当地电商已初成规模。自2008年开始,以大集镇演出服行业为代表的曹县传统行业开始走上了电商之路,从此打开了曹县淘宝村、镇的发展之门,一批批曹县人借着电商平台走向富裕之路。
 
  2017年,博士毕业的胡春青,在妻子的鼓励下,也回到家乡加入电商大潮。他们租用了村内的扶贫车间,开起了自己的加工厂,当起了老板,同时还带动了周边20个村民和3个贫困户就业。“我们成立了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她负责设计,我负责推广、销售。”和记者交谈时,胡春青脸上始终洋溢着淡淡的微笑,“去年,我们的销售额突破了800万元,产品卖到了日本、欧洲等。”
 
  2019年,曹县电商销售额突破198亿元,同比增长25%,全县淘宝村已发展到124个,3年增长了近3倍,占菏泽市的三分之一、山东省的四分之一,是山东省最大的淘宝村集群,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
 
  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吸引着“走出去”的人才“流回来”,形成一种人才“逆流”现象。目前,曹县电商企业发展到4000家,网店5.5万余家,电商带动20万人创业就业,其中有5万返乡创业人员。
 
  和胡春青夫妇一样,在当地的100多个淘宝村,每个村都有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学生们通过电商,不仅成就了自己,还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放眼全省,山东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人才返乡创业势头良好。济南市章丘区制定鼓励回乡创业政策22条、人才新政20条,吸引500多名人才回乡,100多人在特色种养、社区服务等项目上结出成果;济宁市泗水县率先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突出人才、文化、艺术文创与当地农业农产的相融与带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形成了“研学+文创+艺术+教育+农业+旅游”的六位一体化发展格局,成功破解了人才要素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上一篇:河南息县:矿山变公园 群众日子比蜜甜
下一篇:姐妹乡伴做活“梅”文章


联系我们:中侦在线
中侦在线_真相只有一个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