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罐”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

日期:05-15 来源:未知

根据题目,我应该写“破罐破摔”,但严格来说,这个词不是成语而是俗语,相对应的成语是“自暴自弃”。

  是的,我在标题里故意用了“被生产出来的”这几个字。因为大多数被人说成是“破罐子”的人,往往都不是自己“生成”的,如同陶瓷厂中那些真正的破泥瓦罐,是由于人的疏忽而被制造出来的一样。   被视作“破罐子”的孩子和学生,也一定有人为制造的因素。   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解释,这叫:“预言的自动兑现”,即指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未来发展所做的预言,在最后成为现实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1948年,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其同行W·I·托马斯的启发下,提出了“预言的自动兑现”这个术语。默顿在其文章中用一些生活中发生的悲剧事件解释了这个概念,如焦虑的学生确信自己注定失败,因此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担心而不是学习上,结果最初的焦虑自然就转换为考试的失败。   默顿指出:“对情境的公开定义(预言或预测)会成为情境的组成部分,从而影响其后续发展。这是人类社会才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的。”   一个孩子总被打压,总被说成是问题儿童、问题学生,他往往会有两极表现:一是因为缺乏自信,会不断想要在学习上、生活中、关系里证明自己是好孩子,因此耗费大量能量在自我证明上。然而,即使他因为自己的努力已经很优秀,也仍然摆脱不了那份深到骨髓的自卑。另外一极的表现就是未来的某一天,他真的会做出你所预言的坏事,从而成为“坏孩子”或“坏学生”。   缺乏资源的成年人也一样。总被打压而仍然能够自强不息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在被长期批评或者指责后,就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进而丧失成长斗志。假如社会中某个族群总被指责或轻视,那么这个族群很可能会一直处于自甘下层状态,原因就是这样。   把别人的自尊和自信给剥夺了,还想让他有所作为,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假如环境或者社会对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进行糟糕的预言,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愿望和斗志,除非这个人有超常的意志力去突破恶性循环,否则十有八九就会破罐破摔了。   “预言的自动兑现”说与另外一个社会学概念密切相关,即“标签理论”。指的是当一个人在其社群中被“贴标签”时,他就会按照这个标签行事,他周围的人也会按照这个标签与他交往,从而导致预言自动兑现的结果。   一个消极的评价会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标签,它会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和社会身份。而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消极的预言会否成真,取决于这个预言来自何人。来自重要他人(父母)和老师的消极评价是最有可能自动兑现的。而“被预言者毫不关心的人的预言 ,影响是微弱的”。这个研究给我们的启发是:越是与孩子关系密切的人,如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越要谨慎。   消极预言可能产生糟糕后果,好的预言又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及其团队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两个要点:一是积极的预言同样会产生自动兑现的效果;二是学生会努力实现教师的积极期待。   说白了就是,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孩子在家里也是一样。被适度夸奖的孩子,能够始终保持上进的动机、信心和力量。家长和老师的夸奖满足了孩子的社会赞许需要,按照社会交换理论,他在无意识中就想要回报。而一个孩子可以回报老师的唯一方法,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副产品就是让家长和老师的期待变成现实。   只要夸奖就可以让一个孩子有效成长吗?当然不是。关键的问题在于怎么夸,夸什么。   夸奖孩子有两个要点:一是夸过程,比如,过程中的努力、认真、坚持与耐心等;二是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换言之,不能空泛地说你好聪明、你好乖、你好了不起等。   孩子虽然小,但却能够听出泛泛夸奖中的敷衍。而最关键的是泛泛的夸奖没有可操作性,孩子不知道下次该怎么努力,往哪里努力,所以夸奖一定要具体。比如你想要孩子的字写得漂亮,你就把他龙飞凤舞的本子拿过来,仔细观察,帮他先找到一笔特别平的横,再找到特别直的竖。然后你说:“这笔横写得很好,非常平。嗯,这笔竖也写得很好,多么直啊!”过几天,你再挑出一个字、两个字来夸,这样坚持一个月,你把孩子这一个月前后的作业拿出来让他对比,他自己都能够发现有变化,再这样坚持几个月,孩子写的字就会变得越来越漂亮。这时候,你再整体夸他的字好看,因为言之有据,孩子也会发自内心地高兴,并且产生成就感。   由此,一种自尊自重、好学上进、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就被培养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对孩子做其他方面的教育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整治账号乱象迫在眉睫,遏制冒牌账号要从源头抓起。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互联网平台应当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对使用者提交的账号名称、简介等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平台必须扮演好“守门人”的角色,严格把关、认真审核,避免无资质者“挂羊头卖狗肉”,同时筑牢“防火墙”。   而保障账号注销权,重在解决“不让注销怎么办”。工信部在《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中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者账号的服务。违反上述规定的,将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尽管有明确规定,但相对企业的获利驱动而言,其惩罚力度和威慑力明显不足。专家表示,解决“注销难”的问题,不缺技术缺决心,不妨将适用的惩罚举措“升格”,让惩罚来得更严厉些。监管部门要对网络平台加强监管,对于不顾用户正当权益的运营者,要进行有效的事后惩戒。只有把“注销难”当违法侵权处理,将违法成本提高到能遏制企业逐利冲动的地步,“账号注销难”才能尽早销声匿迹。   总之,账号“注册容易注销难”实不该!一家负责任的互联网企业应该有良好的机制,不以牺牲用户的合法正当权益为代价,否则,即使制造出所谓“光鲜亮丽”的用户数据,也难以让人信服和尊重。

上一篇:是技术所致还是利益使然?莫让账号注销成了“闯关难题”
下一篇:警方起底网游交易骗局


联系我们:私侦网
私侦网_真相只有一个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